跳到主要內容

經典對話錄:在行動實踐中的蘇格拉底

(柏拉圖對話錄—游敘弗篇摘錄   Plato, Euthyphro )

 (李南南,節譯自 Five Dialogues: Euthyphro, Apology, Crito, Meno, Phaedo

Translated by G. M. A. Grube Indianapolis:  Hackett, 1981)


〈譯文〉

蘇格拉底:那麼告訴我,什麼是虔誠和不虔誠?

. . . . .

蘇格拉底:那你真的相信認眾神之間意見不合,相互爭執、仇視. . . 難道我們說這些故事都是真的,游敘弗?

游敘弗:不僅這些,蘇格拉底,但正如我不久前說過,如果你願意,我會告訴你許多讓你驚奇的,關於神的事情。

. . . . .

游敘弗:神所重視的是虔誠的,神所不重視就是不虔誠。

蘇格拉底:. . . . . 現在你已經依照我想要的方式回答了。我不知道你的答案是否是對的,但你顯然會告訴我. . . . .你說的是對的

游敘弗:那當然。

 

蘇格拉底:讓我們來審視我們所說的意思。被眾神重視的行為或人是虔誠的不被眾神重視的行為或人是不虔誠。他們是不一樣的,虔誠和不虔誠完全相反。是不是這樣?

游敘弗:的確是的。

蘇格拉底:這似乎是一個很好的說法?

游敘弗:我想是的,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我們還指出,眾神是在不和諧的狀態中,他們彼此對立,尤西弗,他們對彼此有敵意。這個被說過嗎?

游敘弗:有說過(誰說的?)

 

蘇格拉底:什麼問題會造成仇恨和憤怒?讓我們這樣來想想看:如果你和我對某些東西的數量有不同意見,這種差異會使我們和對方生氣而且成為敵人嗎?或者我們會數數東西到底有多少,很快解決了我們之間的爭論?

游敘弗:我們肯定會這麼做的. . . .

 

蘇格拉底:什麼問題上的爭論會令我們憤怒、敵視對方?如果我們無法達成協議,也許你沒有一個現成的答案,但想想這些問題,是否關於公正和不公正、美麗和醜陋、好和壞?每當我們無法達成一個滿意的共識,難道不是這些問題讓你、我和其他人互相敵視?

游敘弗:就是這種問題上的爭論,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那眾神呢,游敘弗?如果他們確實有分歧,會不會是關於同樣的問題?

游敘弗:當然一定是這樣。

 

蘇格拉底:那麼根據你的說法,我的好游敘弗,不同的神對事情看法不一致──公正或不公正、美或醜、好或壞,若非他們有不同的看法,他們也不會與彼此對立,是嗎?

游敘弗: 你是對的。

 

蘇格拉底:他們喜歡他們每個人認為美、善良、公正的行為或人,討厭他們認為不美、不善良、不公正的行為或人?

游敘弗:那當然。

 

蘇格拉底:但你說同樣的事情,一些神認為是公正的,其他的神認為是不公正,當他們為這件事爭執,並對彼此開戰。是不是這樣?

游敘弗:是的。

 

蘇格拉底:同樣的事情,被眾神喜愛和討厭,所以既是被神重視又是不被神重視

游敘弗:這很可能。

蘇格拉底:那麼根據這種說法,同樣的事情將既是虔誠又是不虔誠了?

游敘弗:恐怕是這樣的了。                                                                                 


南南老師的網誌

回到頁首  回到目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正義看得見嗎@ BBC One 影集《捕風捉影》(The Capture)

  迷你電視劇《捕風捉影》( The Capture )於 2019 年 9 月 3 日在  BBC One 播出第一季六集。 故事講述英國士兵  Sean ,由於在戰場上射殺赤手空拳的阿富汗人而被判刑六個月。     人權女律師 Hannah  提出反證:檢方定罪  Sean  所依據的影片,其實是聲訊與視訊不同步,才呈現先開槍後嚇阻的影音結果,實際上  Sean  確實依照軍方規定先口頭發出警告,由於對方不聽從配合才開槍射擊。   經過一番激辯,  Sean  果然被改判無罪,當晚眾人聚集慶功的酒吧之外,街角監視器卻出現了  Sean  對  Hannah  施暴的畫面,倫敦公共安全監視網即時監測到此一暴力行為,然後只見一輛公車經過,恰好遮住觀者視線, 而 女律師 Hannah  也自此由人間蒸發。   英國公共安全情報中心迅速進行畫面人臉比對,清楚看到 Sean  因阿富汗不當槍決案件公開審判而家喻戶曉的臉龐。年輕又野心勃勃的女督察  Rachel 接手此案, 開始展開鍥而不捨的追緝。   未久,網路卻又傳出  Hannah 搭上公車, Sean 則笑著 揮手道再見的相似影片。幾集之後看戲的我們明白了全部真相,只是,不曾看戲的觀眾或法官,將會採信何者為「真」?   律師 Hannah  及 人權組織皆 主張:恐怖分子或罪犯亦有人權,其審判及偵查受到法律及程序的保障,如果有「罪」,那麼你必須先「證明」它 。 而國安軍情單位則負有保護人民的責任,雖「明知」罪犯確鑿,卻苦於難以「合法取得」證明。為了合乎法律規範的調查及取証 程序,才能緝捕犯人並將之定罪,執法系統因此不惜製造 「真實」以 做為呈堂供證,甚至跨國攜手合作造假以打擊「恐怖」行動。   最終, Sean  明白整個翻案過程,自己只是人權組織與國安單位雙方相互滲透大鬥法所操控的玩具兵,他卻按照協商甘心認罪服刑。 在他心中,是否有高於法律與真相之上的正義?   一直正氣凜然窮追不捨的督察  Rachel  也面臨抉擇:自己是否該放棄堅持追求真實與真相的信念,轉而加入為達 維安 目的亦不惜 造假的 「 正義之師 」 ?   作者: home2philosophy /2021/10/04   我的其他相關文章: 👉 最後的正義   Michael Kohlhaas

閱讀哲學與閱讀其他作品有何不同

  知道「是甚麼」,可能是我們一般閱讀經驗的主要的目的。然而,閱讀哲學更重要的,是問「為甚麼」,以及明瞭哲學家思想體系的終極關懷。   哲學家的命題,往往也就是我們所關心,他們將問題推到極致,互相批判並且自我挑戰。對我而言,哲學思考是人珍貴的活動,「想一想哲學基本問題」,有時是純粹的愉悅,讓我們更靠近人的智性與靈性。而日常不離哲學,則有點像是練功自強,或是啜飲保健藥食,這也就是 《 home2philosophy 哲學日常》 網站的出發點吧!   回到「閱讀哲學與閱讀其他作品有何不同」,讓我借用彭文林的幾句話,表達我的同意: 為什麼要閱讀柏拉圖的對話錄?   「 柏拉圖的對話錄當作一種哲學練習式的閱讀—這可能是柏拉圖的對話錄最重要的意義,因為已經習慣於知識獨白的  20  世紀末的人們最缺乏的可能是對話的能力或者辯證的能力,柏拉圖對話錄的閱讀可以訓練我們從意見出發,通過對話分別真假的意見,進而在對話中得到真正的共識。」     彭文林:《哲學的永恆之火─柏拉圖作品選讀》,(台北:誠品 1999 ) 此處剪貼 《理想國》卷七〈地穴〉的幾段譯文 ,有興趣的讀者,亦可聽聽苑舉正: 解讀柏拉圖《理想國》中的三個故事 。在其演講中(以及在其他我推薦的「 聽聽哲學 」),讀者會發現哲學教授們,習慣於向聽眾提問,此即是哲學思考與對話的邀請。   作者: home2philosophy /  2021/01/11 回到頁首     回到目錄

學佛和學習哲學有甚麼不一樣?

《中國哲學導論:從古代哲學至中國佛學》 2022/07/30的 《哲學之語》,凱西 大哥 分享了他的學佛經驗,除了回答我們關於學佛及佛學的各種疑惑,大哥的言詞話語中,透顯著穩定安心的力量。畢竟,《哲學之語》是「問道者」的場域,有時不免在表達想法立場時針鋒相對, 07/30 這場談話,先不論大家是否在宗教信仰方面志同道合,我的感想是──這是我理想中的網路對話進行式,正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討論進行不久  Grace 很快提出「聽起來和學習哲學很像啊!那麼,學佛和學習哲學有甚麼不一樣?」   我當時插話說:「就等著你問這一題!」   Grace  所問算是一道「標準題」。但是令  Grace 滿意的答案, Grace 要自己去找。我這裡先說說個人的想法。   首先,可能我們會問: 宗教是如何開始的? 哲學又是如何開始的?   好像是某一天或某些天 ….. 在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愛琴海邊、在印度恆河畔或是黃土高原上的天才們 …… 仰觀俯察靈光乍現,自此人類文明有了拼音文字象形文字,有了猶太教、基督宗教、希臘哲學、印度教、佛教、孔子、老子 …….   人在天地萬物蟲魚鳥獸之間的存在究竟是怎麼回事?無論飽饑榮辱,終究只是塵歸塵土歸土嗎?   宗教說明生命所來並保證生命的去處,各自在教義中給出此生禍福的解釋及提出終極的解答,而其關鍵在於「信仰」教義的基本設定,例如輪迴、因果業報、佛性、涅槃、上帝、耶穌、三位一體、天堂、永生 …….   你信,他就能保證答案。 而哲學,永遠向答案提問。   是先有答案或先有問題呢 ? 還是其實他們根本就同時存在?   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  William James 在《宗教經驗之種種》 ( 立緒 2001 , 1902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中提到,哲學無法保證信仰,但是可以清理迷信。   國學大師歐陽竟無曾說,佛法非宗教非哲學,亦宗教亦哲學。   這是大師們的兩個答案範例,你滿意嗎?   07/30  的討論我 預備 提問四題 ,當天只進行了前兩題, 2022/08/27 《哲學之語》我們要繼續向佛問法。 也歡迎大家另外提出其他有興趣討論的話題。   作者: hom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