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11, 2021的文章

學哲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米開朗基羅《聖殤》 / 維基圖片 前言 這是「學佛和學習哲學有甚麼不一樣?」的延續思考。   宗教是你必須信仰它,因為信了可以進天堂得永生;可以斷輪迥到彼岸。它們本身是一個封閉系統,不妨將它們想像成某種交通「工具」,你很想離開這裡(苦)、很想到達那裡(樂),你要先上那條船、那班飛機,你有一個目的(地)。   要思考「學佛和學習哲學有甚麼不一樣?」比較難回答的可能是因為我們不太知道 哲學 是甚麼,甚麼是哲學?   Google 有回答,不過我猜你不會滿意。   如果我說哲學即「道」學,是思考存在之道、宇宙之理,你不太滿意但可以先接受嗎?(這題先放進括弧,來日再論。)   再回到學佛和學習哲學。   如果你並不信仰佛教只是有點興趣研究它,那麼這時佛學對你而言,是一種哲學,名為一種「 宗教哲學 」。 佛學是哲學的一種,但 學佛 完全是另外一件事。 學習 佛學可以不信佛,但學佛 (注意! 不是 學 佛學 )卻 不信 佛,是絕對絕對不行的! 你要上那條船你得先有門票呀,那個門票就是「信」。   學習哲學門檻很低或說根本沒有門檻啦!完全不用門票來去自如,此生就是來生, 彼岸 即 此岸。 這是說:「道」(哲學)的本身就是目的,所以,學哲學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因為是在「道」中逍遙遊,不搭船或飛機,靠的是自己哲學的翅膀。所以 Home2philosophy, Home2nowhere.     啟瑤 2022/08/29 到 哲學之語   ( 討論日期及主題 )   回到頁首      回到目錄

閱讀哲學與閱讀其他作品有何不同

  知道「是甚麼」,可能是我們一般閱讀經驗的主要的目的。然而,閱讀哲學更重要的,是問「為甚麼」,以及明瞭哲學家思想體系的終極關懷。   哲學家的命題,往往也就是我們所關心,他們將問題推到極致,互相批判並且自我挑戰。對我而言,哲學思考是人珍貴的活動,「想一想哲學基本問題」,有時是純粹的愉悅,讓我們更靠近人的智性與靈性。而日常不離哲學,則有點像是練功自強,或是啜飲保健藥食,這也就是 《 home2philosophy 哲學日常》 網站的出發點吧!   回到「閱讀哲學與閱讀其他作品有何不同」,讓我借用彭文林的幾句話,表達我的同意: 為什麼要閱讀柏拉圖的對話錄?   「 柏拉圖的對話錄當作一種哲學練習式的閱讀—這可能是柏拉圖的對話錄最重要的意義,因為已經習慣於知識獨白的  20  世紀末的人們最缺乏的可能是對話的能力或者辯證的能力,柏拉圖對話錄的閱讀可以訓練我們從意見出發,通過對話分別真假的意見,進而在對話中得到真正的共識。」     彭文林:《哲學的永恆之火─柏拉圖作品選讀》,(台北:誠品 1999 ) 此處剪貼 《理想國》卷七〈地穴〉的幾段譯文 ,有興趣的讀者,亦可聽聽苑舉正: 解讀柏拉圖《理想國》中的三個故事 。在其演講中(以及在其他我推薦的「 聽聽哲學 」),讀者會發現哲學教授們,習慣於向聽眾提問,此即是哲學思考與對話的邀請。   (啟瑤 2021/01/11 ) 回到頁首     回到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