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對話例 2 : 我曾經和學生們討論,什麼是構成作為一個好朋友的條件。 A 學生說 : 好朋友應該分享快樂,共同面對困難。 我問 : 你能否給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解釋一下你所說的? 當 A 學生在想例子時, B 學生說 : 你所說的,就是好朋友要支持和鼓勵你。 B 學生是在替 A 學生說話。 我問 A 學生 : B 學生說的是你想說的嗎? A 學生答說 : 我所想的同甘共苦是包括支持和鼓勵,但是意義還要更深。 師生對話例 3: 這是一個實際的案例 : 有一天早晨,一位女士沿著湖岸公路跑步時,被人用刀攻擊,她傷的不輕,滿身是血。她要求開車經過的人送她去醫院,沒有人停下來幫助她,直到一名計程車司機停下來,把她送到醫院。 我問學生,如果當時開車經過,他們會怎麼做? 一個學生傑森回答說,他不會停下來幫助這位女士。 我問他為什麼? 他回答說 : 我剛買了一台新車,我不想血弄髒我的汽車座椅,血是很難清理掉的。 我又問他 : 汽車座椅比救人一命更重要嗎 ? 他回答說 : 不是,但我不希望她死在我的車上。 我問他 : 如果她死在你的車上,又如何? 他回答 : 警方會認為我殺了她,我不想惹麻煩。 我問他 : 如果所有其他人的想法和你一樣,她會被救嗎 ? 他回答 : 不會。 我問他 : 如果你是這位女士,你會希望有人停下來幫你嗎 ? 他回答 : 我會。 我問他 : 那麼,為什麼你會拒絕幫助她? 他回答 : 我只是不想惹麻煩。 我在黑板上寫下他說的話 : 1. 我不想血弄髒我的汽車座椅。 2. 我不希望她死在我的車上。 3. 我不想惹麻煩。 我再問他 : 從你的回答,我認為你考慮的重點是你自己。我這樣說是符合你想要講的嗎? 他回答說 : 是的,我猶豫了很久不回答,是 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能是一個自私的人。 請繼續參考: 師生對話例 1 帶領思辨的方法 到 南南老師的網誌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