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 2020的文章

學哲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米開朗基羅《聖殤》 / 維基圖片 前言 這是「學佛和學習哲學有甚麼不一樣?」的延續思考。   宗教是你必須信仰它,因為信了可以進天堂得永生;可以斷輪迥到彼岸。它們本身是一個封閉系統,不妨將它們想像成某種交通「工具」,你很想離開這裡(苦)、很想到達那裡(樂),你要先上那條船、那班飛機,你有一個目的(地)。   要思考「學佛和學習哲學有甚麼不一樣?」比較難回答的可能是因為我們不太知道 哲學 是甚麼,甚麼是哲學?   Google 有回答,不過我猜你不會滿意。   如果我說哲學即「道」學,是思考存在之道、宇宙之理,你不太滿意但可以先接受嗎?(這題先放進括弧,來日再論。)   再回到學佛和學習哲學。   如果你並不信仰佛教只是有點興趣研究它,那麼這時佛學對你而言,是一種哲學,名為一種「 宗教哲學 」。 佛學是哲學的一種,但 學佛 完全是另外一件事。 學習 佛學可以不信佛,但學佛 (注意! 不是 學 佛學 )卻 不信 佛,是絕對絕對不行的! 你要上那條船你得先有門票呀,那個門票就是「信」。   學習哲學門檻很低或說根本沒有門檻啦!完全不用門票來去自如,此生就是來生, 彼岸 即 此岸。 這是說:「道」(哲學)的本身就是目的,所以,學哲學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因為是在「道」中逍遙遊,不搭船或飛機,靠的是自己哲學的翅膀。所以 Home2philosophy, Home2nowhere.     啟瑤 2022/08/29 到 哲學之語   ( 討論日期及主題 )   回到頁首      回到目錄

師生對話例2&3

師生對話例 2 :   我曾經和學生們討論,什麼是構成作為一個好朋友的條件。   A 學生說 : 好朋友應該分享快樂,共同面對困難。   我問 : 你能否給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解釋一下你所說的?   當 A 學生在想例子時, B 學生說 :   你所說的,就是好朋友要支持和鼓勵你。 B 學生是在替 A 學生說話。   我問 A 學生 : B 學生說的是你想說的嗎?   A 學生答說 : 我所想的同甘共苦是包括支持和鼓勵,但是意義還要更深。 師生對話例 3:   這是一個實際的案例 :   有一天早晨,一位女士沿著湖岸公路跑步時,被人用刀攻擊,她傷的不輕,滿身是血。她要求開車經過的人送她去醫院,沒有人停下來幫助她,直到一名計程車司機停下來,把她送到醫院。   我問學生,如果當時開車經過,他們會怎麼做?   一個學生傑森回答說,他不會停下來幫助這位女士。 我問他為什麼? 他回答說 : 我剛買了一台新車,我不想血弄髒我的汽車座椅,血是很難清理掉的。   我又問他 : 汽車座椅比救人一命更重要嗎 ? 他回答說 : 不是,但我不希望她死在我的車上。 我問他 : 如果她死在你的車上,又如何? 他回答 : 警方會認為我殺了她,我不想惹麻煩。 我問他 : 如果所有其他人的想法和你一樣,她會被救嗎 ? 他回答 : 不會。   我問他 : 如果你是這位女士,你會希望有人停下來幫你嗎 ? 他回答 : 我會。 我問他 : 那麼,為什麼你會拒絕幫助她? 他回答 : 我只是不想惹麻煩。   我在黑板上寫下他說的話 : 1. 我不想血弄髒我的汽車座椅。 2. 我不希望她死在我的車上。 3. 我不想惹麻煩。   我再問他 : 從你的回答,我認為你考慮的重點是你自己。我這樣說是符合你想要講的嗎? 他回答說 : 是的,我猶豫了很久不回答,是 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能是一個自私的人。 請繼續參考: 師生對話例 1        帶領思辨的方法 到 南南老師的網誌 回到頁首     回到目錄  

師生對話

師生對話例 1:   當我和學生們討論道德時,他們常說,每個人對道德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道德沒有普遍 (universal) 的標準。 我問他們 : 每個人包括多少人? 學生答 :   很多很多人。 我問 :     你認識所有這些人嗎? 學生答 :   太多的人,是不可能全部認識的。 我問 :     你怎麼知道他們都對道德有不同的看法 ? 學生答 : 我真的不知道。   我問 :    那你說這句話, 「每個人對道德都有不同的看法」,   有根據嗎? 學生答 : 沒有。   我問 :    這句話或這個觀點, 「每個人對道德都有不同的看法」,   是對的嗎?   學生答 : 不對。 請繼續參考: 師生對話例2&3     帶領思辨的方法 到 南南老師的網誌   回到頁首    回到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