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3, 2022的文章

學哲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米開朗基羅《聖殤》 / 維基圖片 前言 這是「學佛和學習哲學有甚麼不一樣?」的延續思考。   宗教是你必須信仰它,因為信了可以進天堂得永生;可以斷輪迥到彼岸。它們本身是一個封閉系統,不妨將它們想像成某種交通「工具」,你很想離開這裡(苦)、很想到達那裡(樂),你要先上那條船、那班飛機,你有一個目的(地)。   要思考「學佛和學習哲學有甚麼不一樣?」比較難回答的可能是因為我們不太知道 哲學 是甚麼,甚麼是哲學?   Google 有回答,不過我猜你不會滿意。   如果我說哲學即「道」學,是思考存在之道、宇宙之理,你不太滿意但可以先接受嗎?(這題先放進括弧,來日再論。)   再回到學佛和學習哲學。   如果你並不信仰佛教只是有點興趣研究它,那麼這時佛學對你而言,是一種哲學,名為一種「 宗教哲學 」。 佛學是哲學的一種,但 學佛 完全是另外一件事。 學習 佛學可以不信佛,但學佛 (注意! 不是 學 佛學 )卻 不信 佛,是絕對絕對不行的! 你要上那條船你得先有門票呀,那個門票就是「信」。   學習哲學門檻很低或說根本沒有門檻啦!完全不用門票來去自如,此生就是來生, 彼岸 即 此岸。 這是說:「道」(哲學)的本身就是目的,所以,學哲學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因為是在「道」中逍遙遊,不搭船或飛機,靠的是自己哲學的翅膀。所以 Home2philosophy, Home2nowhere.     啟瑤 2022/08/29 到 哲學之語   ( 討論日期及主題 )   回到頁首      回到目錄

學佛和學習哲學有甚麼不一樣?

《中國哲學導論:從古代哲學至中國佛學》 2022/07/30的 《哲學之語》,凱西 大哥 分享了他的學佛經驗,除了回答我們關於學佛及佛學的各種疑惑,大哥的言詞話語中,透顯著穩定安心的力量。畢竟,《哲學之語》是「問道者」的場域,有時不免在表達想法立場時針鋒相對, 07/30 這場談話,先不論大家是否在宗教信仰方面志同道合,我的感想是──這是我理想中的網路對話進行式,正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討論進行不久  Grace 很快提出「聽起來和學習哲學很像啊!那麼,學佛和學習哲學有甚麼不一樣?」   我當時插話說:「就等著你問這一題!」   Grace  所問算是一道「標準題」。但是令  Grace 滿意的答案, Grace 要自己去找。我這裡先說說個人的想法。   首先,可能我們會問: 宗教是如何開始的? 哲學又是如何開始的?   好像是某一天或某些天 ….. 在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愛琴海邊、在印度恆河畔或是黃土高原上的天才們 …… 仰觀俯察靈光乍現,自此人類文明有了拼音文字象形文字,有了猶太教、基督宗教、希臘哲學、印度教、佛教、孔子、老子 …….   人在天地萬物蟲魚鳥獸之間的存在究竟是怎麼回事?無論飽饑榮辱,終究只是塵歸塵土歸土嗎?   宗教說明生命所來並保證生命的去處,各自在教義中給出此生禍福的解釋及提出終極的解答,而其關鍵在於「信仰」教義的基本設定,例如輪迴、因果業報、佛性、涅槃、上帝、耶穌、三位一體、天堂、永生 …….   你信,他就能保證答案。 而哲學,永遠向答案提問。   是先有答案或先有問題呢 ? 還是其實他們根本就同時存在?   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  William James 在《宗教經驗之種種》 ( 立緒 2001 , 1902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中提到,哲學無法保證信仰,但是可以清理迷信。   國學大師歐陽竟無曾說,佛法非宗教非哲學,亦宗教亦哲學。   這是大師們的兩個答案範例,你滿意嗎?   07/30  的討論我 預備 提問四題 ,當天只進行了前兩題, 2022/08/27 《哲學之語》我們要繼續向佛問法。 也歡迎大家另外提出其他有興趣討論的話題。   啟瑤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