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芝加哥聖澤維爾大學教授 李南南 我們簡略的講一下帶領思辨的方法。 帶領思辨的最終目標是從老師提問與學生回答過程中引導他們深入議題,來進行個案對談;讓學生能從自己的思考或與他人討論互動中,逐漸理解個人生活中的難題以及探索合理的因應對策並且加深學生自我反省的能力。 什麼是思辨 ? 思辨是運用思考來辨別事物的真假對錯,培養好的判斷能力。 思辨的必要條件是理性與邏輯,在思辨討論時一定要專注,思辨討論不是辯論。 思辨最大的障礙是「我執 」– 堅持我是對的,不服從理性的需求 。 思辨是運用思考來發覺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是否有不足或片面的地方,目的是自我成長。 進行哲學討論與思辨的基本原則 : 1 . 老師提出能讓學生思考討論的問題。 2 . 運用問答的方法讓學生反覆思考他們的答案 。 3 . 進一步問問題來加深學生的思維過程。 4. 用問題來導引學生分析他們自己的答案與問題。 5. 避免對學生說他們的問題或答案是錯的,亦不要批評。 如果一個學生問題不明確,請他重新表述問題,還對他說:「這樣我可以更好地回答你的問題。」這樣學生感到自己受到尊重,他也有機會重新思考他的問題。 6 . 盡量鼓勵學生提問題。 7. 不要假設自己知道學生的答案與問題是什麼,不要替他們說話。 8. 盡量避免說教。 9. 不要怕冷場,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 10. 當學生從思辨的過程中自己得到理性的結論時,要記得稱讚他 ( 她 ) ,這樣有助於鼓勵其他學生思辨。 帶動討論的方法: 1 . 建立輕鬆的氣氛,因為只有當學生輕鬆 (relaxed) 時,他們的思維才清楚。 2. 運用這樣的問題來帶動討論與思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