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19, 2020的文章

學哲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米開朗基羅《聖殤》 / 維基圖片 前言 這是「學佛和學習哲學有甚麼不一樣?」的延續思考。   宗教是你必須信仰它,因為信了可以進天堂得永生;可以斷輪迥到彼岸。它們本身是一個封閉系統,不妨將它們想像成某種交通「工具」,你很想離開這裡(苦)、很想到達那裡(樂),你要先上那條船、那班飛機,你有一個目的(地)。   要思考「學佛和學習哲學有甚麼不一樣?」比較難回答的可能是因為我們不太知道 哲學 是甚麼,甚麼是哲學?   Google 有回答,不過我猜你不會滿意。   如果我說哲學即「道」學,是思考存在之道、宇宙之理,你不太滿意但可以先接受嗎?(這題先放進括弧,來日再論。)   再回到學佛和學習哲學。   如果你並不信仰佛教只是有點興趣研究它,那麼這時佛學對你而言,是一種哲學,名為一種「 宗教哲學 」。 佛學是哲學的一種,但 學佛 完全是另外一件事。 學習 佛學可以不信佛,但學佛 (注意! 不是 學 佛學 )卻 不信 佛,是絕對絕對不行的! 你要上那條船你得先有門票呀,那個門票就是「信」。   學習哲學門檻很低或說根本沒有門檻啦!完全不用門票來去自如,此生就是來生, 彼岸 即 此岸。 這是說:「道」(哲學)的本身就是目的,所以,學哲學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因為是在「道」中逍遙遊,不搭船或飛機,靠的是自己哲學的翅膀。所以 Home2philosophy, Home2nowhere.     啟瑤 2022/08/29 到 哲學之語   ( 討論日期及主題 )   回到頁首      回到目錄

帶領思辨的方法

美國芝加哥聖澤維爾大學教授   李南南 我們簡略的講一下帶領思辨的方法。 帶領思辨的最終目標是從老師提問與學生回答過程中引導他們深入議題,來進行個案對談;讓學生能從自己的思考或與他人討論互動中,逐漸理解個人生活中的難題以及探索合理的因應對策並且加深學生自我反省的能力。         什麼是思辨 ?       思辨是運用思考來辨別事物的真假對錯,培養好的判斷能力。       思辨的必要條件是理性與邏輯,在思辨討論時一定要專注,思辨討論不是辯論。       思辨最大的障礙是「我執 」–  堅持我是對的,不服從理性的需求 。       思辨是運用思考來發覺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是否有不足或片面的地方,目的是自我成長。    進行哲學討論與思辨的基本原則 : 1 .   老師提出能讓學生思考討論的問題。 2 .   運用問答的方法讓學生反覆思考他們的答案 。 3 .   進一步問問題來加深學生的思維過程。 4.  用問題來導引學生分析他們自己的答案與問題。 5.  避免對學生說他們的問題或答案是錯的,亦不要批評。   如果一個學生問題不明確,請他重新表述問題,還對他說:「這樣我可以更好地回答你的問題。」這樣學生感到自己受到尊重,他也有機會重新思考他的問題。 6 .   盡量鼓勵學生提問題。 7.  不要假設自己知道學生的答案與問題是什麼,不要替他們說話。 8.  盡量避免說教。 9.  不要怕冷場,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 10.  當學生從思辨的過程中自己得到理性的結論時,要記得稱讚他 ( 她 ) ,這樣有助於鼓勵其他學生思辨。   帶動討論的方法: 1 .   建立輕鬆的氣氛,因為只有當學生輕鬆 (relaxed) 時,他們的思維才清楚。 2. 運用這樣的問題來帶動討論與思辨:    a. 「你對這個題目有什麼看法?」    b. 「你對剛才的討論有什麼感想?」    c. 「你為什麼這樣認為?」    d. 「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 3. 鼓勵但不強求學生發言。 4. 盡量讓討論主題與學生的現實生活連接。   如何應對討論上可能遭遇的困難 : 1. 沒有人回應 問學生是否在他們的生活中看到或聽到和討論主題相